联系我们

       桥头河镇仙麓新村共有农业人口684户2964人,由原油草村、白菊村合并而成,现行国家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323人,其中一般贫困户81户257人,低保贫困32户59人,五保贫困户15户16人,由桥头河镇人民政府驻点帮扶,其中镇级帮扶责任人11人帮扶54户127人,村组帮扶责任人18人帮扶74户205人,其中产业发展87户258人,易地扶贫搬迁5户22人,危房改造28户72人,医疗求助42户103人,教育助学42户160人,社会兜底6户10人,其他帮扶措施44户71人。2014-2015年脱贫16户56人,2016年脱贫17户59人,2017年计划脱贫26户65人,2018年计划脱贫51户112人,2018年计划脱贫21户41人,2019年年底全部脱贫。

导航: 桥头河镇仙麓新村 > > 大棚茄子水旱轮作种植模式
大棚茄子水旱轮作种植模式
桥头河镇仙麓新村   2017-12-16 11:50:17 作者:qthxlxc 来源:字体大小:[ ][ ][ ]

 1. 轮作模式特点

(1)水旱轮作模式
本县茄子栽培模式是茄子—(芹菜或花菜)—(大白菜)—茄子,或茄子—(芹菜)。这种栽培模式,黄萎病发病率较高,一般年份在20%左右,发病严重的地块和年份达80%以上。目前采用的水旱轮作模式,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,在前3年未栽培茄子的地块播种育苗,10下旬至11月定植于大棚,2月至6月采收上市,7月初前收获完毕,拆除大棚,等待水稻秧苗定植;水稻于6月上中旬选择其他田块播种育苗,7月中下旬定植,10月下旬至11月初收获,清理、整地,等待茄子秧苗定植。
(2)水旱轮作效果
水旱轮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第一,降低病虫害的发生,特别是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大大降低。调查结果显示,水旱轮作田块黄萎病很少发生几乎没有,而常规栽培模式中,黄萎病发病率达18~56%。第二,通过水旱轮作,可减缓或防止大棚内土壤盐渍化。第三,实行水旱轮作,可以解决菜农一部分口粮,从而提高菜农茄子的经济效益。
(3)水旱轮作效益
水旱轮作的大棚茄子,以其高产高效受到农户青睐,以其优质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,大棚茄子水旱轮作每亩平均产量达3500千克左右,产值达1.2~1.4万元,扣除成本亩2000元,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,效益可观。
    2. 大棚茄子水旱轮作栽培技术
(1)品种选择
大棚茄子宜选择早熟、耐寒、耐弱光、抗病、坐果早、坐果率高的优质品种,目前我地生产上以“杭茄一号”为主。
    (2)培育壮苗
①营养土配制
营养土要求通气,保水性好,苗移栽到营养钵时不易伤根;有机质丰富,但氮素不能过多;无病菌无虫源。营养土用5份水稻土、3份腐熟有机栏肥、2份砻糠灰或草木灰,再按每1000千克营养土加3千克复合肥、15千克过磷酸钙、50%多菌灵0.5千克,全部拌匀过筛后堆起,用塑料薄膜覆盖待用,营养土在播种前30天准备好,使之充分腐熟、发酵,杀菌消毒。
②种子处理
包括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。采用温烫水消毒法,先用常温水浸种0.5小时,激活病菌,再用55~60℃温水浸种15分钟,再用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,或用10%磷酸三钠水溶液浸种20分钟以钝化病毒,减少病毒病的发生。种子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在常温下浸4小时,然后在30℃左右条件下中催芽,有50%种子露白后播种,也可在种子消毒后直接播种。
③及时播种
大棚茄子播种期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,苗床选取多年未栽培茄果类蔬菜、土壤相对肥沃且管理方便的田块。播种前苗床内浇足底水,使8~10厘米土层全部湿润。播种尽量均匀,播种密度一般4~5克/平方米。播种后用先前备好的营养土盖籽,覆盖厚度以0.5~1.0厘米为宜,然后依次覆盖铺湿稻草、地膜,当有秧苗开始出土时,及时揭除薄膜和稻草,同时搭建小拱棚,覆盖薄膜。
④假植
当秧苗具2~3片真叶时假植进钵,宜选用10厘米×10厘米营养钵,一钵一苗。营养钵内的营养土湿度以手捏成团,抛出落地即散为准。宜选择阴天下午假植,假植前一天苗床地浇透水。边起苗,边假植,并在假植后洒水,随即用小拱棚保温保湿,促进缓苗。
⑤苗期管理
越冬茄子育苗期大部分处于9月~翌年1月,此时温度、光照等自然条件相对适宜,管理比较方便。育苗前期温度较高,水分蒸发快,浇水要勤。育苗后期要适当控制水分,减少浇水次数,做到钵内营养土不发白不浇水,阴雨天不浇水,晚上不浇水。苗期应重点抓好病虫害防治。病虫主要有猝倒病、立枯病、蚜虫等,一般每7~10天用65%敌克松原粉800~1000倍液、80%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粗喷雾或浇淋防治,加适量吡虫啉或吡蚜酮喷雾,交替使用,以防为主,早防早治。
3. 科学定植
大棚茄子一般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定植,定植前15天左右,翻耕做畦,畦宽(连沟)1.5米,定植前7天左右,选晴天施基肥,整畦,覆盖天膜和地膜。每亩施用基肥种类和用量为施腐熟栏肥3000~4000千克、复合肥50千克、尿素30千克、过磷酸钙25千克。栏肥沟施,其他撒于地面作面肥。耙平畦面后50%多菌灵500倍液进行畦面喷雾,然后覆盖地膜。大棚覆盖裙边和顶膜后用5百菌清烟熏剂熏杀病菌。
    在施基肥的同时,苗床内做好分步揭膜炼苗工作。定植前3天,预防病虫一次,一般用70%甲基托布津800倍液+25%吡蚜酮2000倍液喷雾,宜选晴天种植,每畦两行,株距为40~45厘米,每亩定植2000~2200株,栽后浇淡水粪点根,覆盖小拱棚膜。
    4. 田间管理
(1)保温防冻
从定植到还苗期间,大棚内的小拱棚基本密闭,以促进缓苗。随着秧苗的生长,天气逐步进入寒冷季节,特别要注意晚上的保温防冻。保温防冻是越冬大棚茄子最关键技术措施,也是一个难点。在寒冷季节,特别是夜晚,实施大棚栽培的第一任务是保温防冻,尽量为茄子生长创造既经济又安全的小气候环境。具体措施是采用多层覆盖进行保温防冻,即一层大棚膜,大棚膜下一层套棚膜(亦称二道膜),小拱棚膜,畦连沟全层地膜,(必要时在小拱棚外覆盖草帘)多层覆盖一般可使茄子安全越冬。大棚膜宜一年一换,套棚膜采用上年已使用的旧大棚膜,以节约成本。管理过程中仔细检查三棚四膜是否完全密闭,严防漏风冻苗。白天应视天气情况,在保证棚内植株不受冻前提下,做到早揭晚盖,促进棚内空气流通,并尽量接受阳光照射。
(2)保花保果
常用2,4~D(加九二〇)处理以促进坐果,花半开(大花蕾)时,用毛笔蘸药液涂花柄或浸花,浓度为2,4~D25毫克/千克(十九二〇)40毫克/千克)。不得重复,不得沾到茎、叶、芽等部位,晴天上午9时或傍晚处理最佳。
(3)整枝打叶
在门茄坐果后,将门茄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。并及时去掉下部老叶、黄叶和病叶等,促进植株通风透光,提高坐果率,防止果实着地弯曲,降低商品性。但应防止打叶过多而影响植株光合产物积累并降低产量。原则上打叶部位略滞后于果实采收部位,即平时在采收的果实以下适当保留1~2片叶片,从田间清出的叶片和侧枝集中销毁。
(4)科学肥水
清明节前温度偏低,植株生长缓慢,吸肥量少,一般不追肥水,以利于棚内升温降湿,减少病虫害发生。4月中旬以后,温度明显上升,植株生长加快,遇到连续晴天,棚内易干燥,而且茄子需水量大,应及时补充水分,进行浇水或沟灌。追肥应根据植株生长势而定,一般每采收2~3次追肥一次,每亩追肥种类和用量一般为三元复合肥15千克和尿素5千克,以穴施为主。
(5)病虫防治
大棚茄子主要病害有灰霉病、褐纹病、菌核病等。由于早春低温,阴雨天气多,湿度大,灰霉病发生相对严重。除了加强通风透光,降低湿度,平衡施肥,合理密度等农业防治措施外,应重视药剂预防。一般每7~10天用托布津、百菌清、多菌灵等交替喷施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,改喷雾为烟熏,防止湿度增加,加重病害。从施用情况看,50%施美特可湿性粉剂1100倍、40%施佳乐悬浮剂1500倍对防治茄子灰霉病效果较好。主要虫害有蚜虫、茶黄螨等,用2%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,或10%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4000倍液、50%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防治。
5. 适时采收
茄子从开花到采收约需20天,对茄子等前期果要尽早采摘,采摘过迟会影响植株和以后茄子的生长,进入旺果期每隔3~4天采收一次。采收期应考虑到市场价格及植株长势,生长势过旺时,要适当推迟采摘;生长势弱时,要适当提前采收。越冬大棚茄子有利于提早产品上市,有利于反季节供给,从而能提高经济效益。据调查,大棚茄子上市季节主要在2~6月,产量和产值主要集中在3、4、5三个月,2月份价格高,但产量少,6月份产量多,但价格低。